复合肥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复合肥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423镇江解放纪念日特别报道1949年4月23日那一天他们亲历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6 02:05:57 阅读: 来源:复合肥厂家

编者按

1949年4月21日,渡江战役正式打响。4月23日,镇江宣告解放。又一年“4●23”镇江解放纪念日到来之际,本报记者经过多方努力,寻找到数位见证“历史上今天”的耄耋老人,他们的回忆与讲述以独特视角,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鲜活生动的“史记”。于此,特别感谢市公安局在本篇报道采访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。

柳伯书

当天凌晨听到“令人心定的枪声”

那一年:他17岁

柳伯书接受记者采访

由于父亲英年早逝,柳伯书从小和母亲在位于市区北门的孤儿院里相依为命。1949年2月,17岁的柳伯书正在杭州丝绸厂做徒工,被母亲一封信召回镇江,“母亲说,全国快解放了,要我回到她身边。”。

柳老讲述,“当时国民党政府机构早就空了,孤儿院隔壁的‘江苏省教育厅’(现359医院所在地)从他回到镇江直到解放,就再没有见到一个工作人员。”4月初,很多国民党官兵就开始狼狈不堪地陆续逃离镇江。“这个时候,虽然民间都在传要解放了,但是谁也不知道究竟会是哪天解放。”

4月23日凌晨,柳伯书清晰地记得,他和孤儿院三位同龄的小伙子挤在院东侧小屋里的一张板床上,突然听到北边长江方向传来零星的枪声。“最初听起来像远处有人放鞭炮,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枪声,是令人心定的枪声,解放军来了!”四位小伴由此一夜未眠,满怀兴奋。

当天清晨,枪声彻底消失了,柳伯书听到的是人们“解放了”的欢呼,看到的是满大街坐满了解放军。上午,柳伯书沿途穿行老北门、中山路、大市口等地方,只见到处都是市民在放鞭炮……

孙国柱

点着灯笼把部队迎进丹阳城

那一年:他28岁

孙国柱在讲述“历史上的今天”

镇江外围的原丹阳县,1949年4月22日深夜至23日凌晨,家住丹阳城麻巷门1号的孙国柱,点着灯笼在丹阳老北门粮仓附近参与迎接了入城的解放军。孙国柱回忆说,当时很多百姓都在家门前点了灯笼,用于迎接解放军入城。

解放前夕的孙国柱并没有固定工作,靠在街边卖香烟谋生。“那时候的香烟有‘白姑娘’、‘前门’、‘老刀’,都是两三毛一包。”临近解放时,国民党的散兵经常欺负街头小贩,拿了东西不给钱。有一次,一个国民党兵在孙国柱摊位旁甩手就砸碎一个酒瓶,威胁他给烟,孙国柱恨透了他们。

记者面前,戴着眼镜、白发苍苍的孙国柱今年已97岁高龄,回忆起大半个世纪前的场景,他显得神采奕奕。因为在街边摆摊,孙国柱常听到各种“小道消息”。一天,有个人来买烟时跟他说,很快就有好日子过了。孙国柱没弄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。几天之后,这个人又过来问他,“解放军就要进城了,你去不去接?”这时候孙国柱才知道他是我党地下工作者。

孙国柱说,他们是先把一个排的人迎进了城,后大部队陆续跟进。大家进城后就坐在街边,没有进入居民家中……后来,正是在经那名地下工作者的介绍,孙国柱成了一名治安员,每天负责在街上巡逻。

解放后不久,到了当年5月中旬,孙国柱被调去宝塔弄戴家花园(现为总前委旧址纪念馆)负责安保。当时他并不知道是为谁安保,有次迎面遇到几个被叫“首长”的人,首长还亲切地和他握了握手。等整个部队都撤走了,有人才悄悄告诉他,他这次参与安保的首长是邓小平、陈毅等人。

周正发

市民很快就信赖了解放军

那一年:他16岁

周正发接受记者采访

生于1933年的金山街道黑桥社区居民周正发老人告诉记者,自己父母早逝,他哥哥、妹妹相依为命,家住宝盖路上。1949年时候,16岁的他就在位于宝盖路上的“复兴盛”铜铁铺里学徒。

“4月22日,大家都在说封江了,船只都不允许往来通行。后来,我看到大西路一条边上所有的街巷两头都打起了木栅栏,不允许行人通过。”周老回忆说,“听说解放军要来了,我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。”

周老讲述,23日天刚蒙蒙亮,解放军就成功渡江了,“是从六圩码头,也就是在现在的平政桥往西几百米位置渡江的。乘坐的是‘普济’船。我当时看到好几百名解放军战士组成的队伍,整齐地通过大西路,顿时感觉热血沸腾。”

周老说,邻居们也都和他一样特别激动,大家亲眼看到了解放军和之前的国民党部队有着很大的不同,“渡江进城后,解放军完全没有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,他们就在马路边坐下来休息。”原本店铺都是大门紧闭,但市民很快就完全信赖了解放军,店铺陆续开门营业。

徐家训

马路上围观战士吹军号

那一年:他17岁

徐家训边接受记者采访边翻查老相册

“我当时17岁,在省镇中读初二。”徐老说,当时是住校生,解放的前一天夜里,他们就听到外面很吵,后来得知是隔壁国民党驻军陆续撤离。

4月23日这天,学校放假。早上在学校吃完早饭后,徐家训想着去市区转转,目的地是住在王家巷的大伯家。“我一路步行从七里甸经过三茅宫、银山门,走到了大西路。”

大约中午时分,在大西路和宝塔路交叉的十字路口,徐家训突然看到一队穿着粗布黄衫军服的解放军,十几个人,扛着枪从京口闸方向走来,然后在四岔路口站成了一个圈形,一位解放军战士走到圆圈中间,吹了一阵小号。“第一次看到解放军,号声嘀嘀嗒嗒……我也听不懂吹的是什么,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胜利的号角吧,是告诉人们‘镇江解放’了。”小号吹完后,这队解放军就在围观群众充满敬意的目送之下,往大西路东面方向走去。

“现在回想起来,那一幕太珍贵了,要是能够拍下来放在纪录片里,应该非常有意义。”今年86岁高龄的徐老,为自己能亲身见证这历史性一天,倍感自豪。

徐家训与解放军的缘分远不止此。解放后,他和同学们又回到学校继续上课。“每周六,驻扎在学校里的解放军都会组织我们团员唱歌、跳秧歌舞。”徐老讲述,他当时和其中一位战士私交不错,对方还送了他一张1949当年拍的照片,遗憾的是由于岁月久远,接受记者采访时,徐老翻把老相册翻了个遍,也没能找到这张照片。

祖学渊

与解放军一起“品尝”军用干粮

那一年:他14岁

祖学渊接受记者采访

1936年出生的祖学渊,镇江解放时他才14岁,家住宝盖山88号,靠着镇江最老的火车站。在祖学渊的记忆中,镇江解放前没有发生过战争,国民党的残余部队都是在夜间撤走的,紧接着解放军就来了。

4月23日那天,祖学渊听大人们说解放军进城了,非常好奇的他也上街四处看看,只见很多军人穿着灰色军服,坐在路边,黑压压一片。祖学渊回忆说:“他们穿的都不怎么好,脚上是那种绑腿的布鞋。”

看到这些军人很辛苦,老百姓开始邀请他们进屋。因为家里有空房子,第二天,祖学渊的家人也主动邀请解放军进了屋。

那时,祖学渊的父亲是一名码头工人,做一天拿一天的工资,靠扛货养家糊口。家里每次买米只能买两三斤,就直接装在一个破帽子里,全家人饱一顿饥一顿。祖学渊记得,当时解放军虽然在他家里休息,却并没有吃他家的东西,他们有自己的干粮袋,袋子里装的是“像大饼被晒干后”一样的东西,用水煮着吃,解放军还让祖学渊与他们一起“品尝”。

祖学渊讲述,两三天后,解放军开始在城内维持秩序,街头小店也普遍正常营业了。最让祖学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:解放军进城后,原本在江边摇铃卖烧饼的一位小贩忽然不卖烧饼了,身上也背上了一把枪。后来大家才知道,这名小贩原来竟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!

镇江“解放路”名称由来

该路在1929年以前为南北贯通镇江城内的一系列条石小街,从南向北各段的名称分为:小教场、观音楼、大市口、四牌楼、高桥、鼎新街、大教场。1929年,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,江苏省会迁往镇江,随即开始兴建的第一批市政工程中,就包括将上述条石小街拓宽改建为近代马路,取名中正路。汪精卫政府时期一度改名和平路,1945年恢复中正路名称。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后,该路更名为解放路。

全媒体记者:胡冰心 王露 杨佩佩 景泊

三轮抽粪车

pe对接机

氢氧化铝价格

木偶

卤料